麻辣燙底料制作常用香辛料簡介

常綠喬木,樹皮黑褐色,葉片深綠色,碎后有清香氣味,葉柄淺紫色。鮮葉味苦,干燥后,味道變為甘醇,香氣亦增強。使用部分為樟科植物月桂的干燥葉片。香草:

又名零陵香,屬多年生草本,有濃烈香氣,性味甘平。為近幾年廣泛用于麻辣燙的一味香料。市場上還有另外一種靈草,名羅勒,可代替上面一種,但屬唇形科植物,也叫零陵香,又叫九層塔、香草、香佩蘭、鴨頭、雀頭草等,其性味辛溫。在藥用方面,其性味辛溫,有治風寒、感冒頭痛等作用。桂皮:

又稱肉桂。性味辛甘、熱,有補元陽、暖脾胃、除積冷、通血脈的功效。桂皮因含有揮發油而香氣馥郁,可使肉類菜肴祛腥解膩,芳香可口,進而令人食欲大增。在日常飲食中適量添加桂皮,可能有助于預防或延緩因年老而引起的Ⅱ型糖尿病。草果:

姜科豆蔻屬植物,別名草果仁、草果子。熟時紅色,干后褐色,不開裂,長橢圓形。其干燥的果實被用作中餐調味料和中草藥。其藥性溫、味辛,有燥濕健脾、祛痰溫中、逐寒抗瘧疾的作用。烹調中可拍破或整粒使用,作為香料與牛肉同燒或同鹵,其風味尤佳。排草:

排草喜生于山地斜坡草叢中,茂密的林邊及林下。分布四川、湖北、云南、貴州、廣東、福建等地。也是近年來在麻辣中運用普遍的一味香料。排草又叫排香,香排草,香羊,其性味甘平。有人說,在麻辣火鍋和鹵水中,“靈草增香,排草防腐”,其實很多辛香味調料都不同程度地具有抑菌防腐作用。黃梔子:

又稱山梔子、梔子,屬茜草科梔子屬植物。產于中國長江流域以南,果實味苦寒,用于清熱、瀉火、涼血;含有黃色素,可提煉天然色素,用作食品添加劑。香果:

表面黃褐色,粗糙皺縮,有多數平行隆起的輪節,頂端有凹陷的類圓形莖痕,下側及輪節上有多數小瘤狀根痕。質堅實,不易折斷,斷面黃白色或灰黃色,散有黃棕色的油室,形成層呈波狀環紋。氣濃香,味苦、辛。稍有麻舌感,微回甜。白叩:

又名白豆蔻,氣味苦香,味道辛涼微苦,烹調中可去異味、增辛香,常用于鹵水以及火鍋等。因其藥性味辛溫,故有行氣理氣,暖胃消食,化濕止吐,解酒毒的作用。沙仁:

又叫春砂仁、陽春砂仁,系植物陽春砂的成熟果實,嘗之澀口,聞之有香味,藥性溫,味辛。中醫認為,砂仁主要作用于人體的胃、腎和脾,能夠行氣調味,和胃醒脾。砂仁常與厚樸、枳實、陳皮等配合,治療胸脘脹滿、腹脹食少等病癥。白芷:

又叫公丁香、子丁香,為丁香的花蕾,烹調中常用的是干品,香味濃,嘗之有刺舌、麻舌感,其性味辛溫,有暖胃、止嗝逆、驅風、鎮痛的作用。在烹調中的用量應在1~2克以內,千萬不可多用。八角:

又叫大茴香、大料、八月珠,這是人們較為熟悉的一味香料。是八角茴香科八角屬的一種植物。其同名的干燥果實是中國菜和東南亞地區烹飪的調味料之一。其特點是聞之芳香,嘗之微甜。其性味辛、溫,有溫中開胃,祛寒療疝的作用。小茴香:

其成熟果實猶如小稻谷?;蜃稳?,有特異芳香氣。所含的主要成分都是茴香油,能刺激胃腸神經血管,促進消化液分泌,增加胃腸蠕動,排除積存的氣體,所以有健胃、行氣的功效;有時胃腸蠕動在興奮后又會降低,因而有助于緩解痙攣、減輕疼痛。作為香料使用,廣泛用于紅燒、鹵水、麻辣火鍋中。在藥用方面,其性味辛溫,有行氣止痛、健胃、散寒的作用。三奈:

有的地方也叫沙姜、山辣,為根狀莖。外皮淺褐色或黃褐色,皺縮,有的有根痕或殘存須根;切面類白色,粉性,常鼓凸。質脆,易折斷。氣香特異,味辛辣。
- 297 次瀏覽